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澳門Macau旅<中>

先來看一下Macau的由來。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邨,澳門的名字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國女神──天後,她又名娘媽,她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十六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居民誤以為指廟宇,答稱“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



這樣大家有理解嗎???



網路上另外有笑話版本,

不過要懂廣東話的人才看的懂吧?

請大家自行翻閱~



第一天的日記其實還沒結束,

因為相片多了點,分成兩篇寫。



一家有名的「義順牛奶公司」,

在澳門香港都有很多分店,

上回在香港沒時間吃,

這回來到澳門終於被我喝到他們的牛奶!

就在議事前地廣場這邊有一家,

滿多人的,可能因為大家晒完太陽以後都會口渴,

不小心就走進去喝杯牛奶吧?

照樣的,用喊的點餐。

不過我們不懂廣東話,喊的不夠大聲,

只好請人過來點菜咧。


















吃飽喝足以後,

有力氣繼續走咧,

我們下一個目標是:大三巴!

其實我在來澳門以前,一點都沒有研究澳門,

只聽過「大三巴是很有名的古蹟,一定要去喔!」

就這樣而已,

因此25項古蹟裡頭,

我最憧憬的就只有這個,很膚淺吧?哈!



沿途上經過很多熱鬧地方,

還有很有名的「恒友魚蛋」、「減蛋金錢餅」,

礙於剛剛在牛奶店實在吃多了點,

沒有肚子可以容納魚蛋和金錢餅,

只好忍痛捨棄了美食!

(這樣才有再來一次的理由咩~)



走著走著,來到「玫瑰堂」,

此建築物於1587年建造,

為迪明會士(多名我會)在中國的第一所教堂;

教堂當初用木板搭建,

華人稱之為「板樟廟」,

因為該教堂供奉玫瑰聖母,故又稱「玫瑰堂」。

教堂的祭壇為巴洛克建築風格,非常典雅精緻,

每年5月13日大約六點舉行彌撒,

約六點半舉行花地瑪聖母巡遊活動至主教山。
















接著經過了「盧家大院」,

盧家大屋(Casa de Lou Kau)又稱金玉堂,

位於大堂巷七號,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落成,

是澳門二十世紀初商人盧華紹(盧九)住宅(其私家花園盧廉若公園為澳門名勝之一),

現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

現由文化局管理修復,部份已對外開放。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jul/12/life/travel-2.htm

有興趣的可以可議看上面的連結文章。

在裡面可以看到當年有錢人的房子都是這麼的古典,

拍照起來非常有復古風,

當然囉,如果我們女生有旗袍穿,那就更愜意了!





























慢慢走著,

一下子就到了著名的「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正式名稱為聖保羅大教堂遺址,

(葡萄牙文: 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

一般稱為大三巴或牌坊,

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

同時也為「澳門八景」之一。

2005年與澳門歷史城區的其他文物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在這邊晃晃、拍照以後,

慢慢又走向「大砲台」,

只是天色已晚,

加上大砲台上面到處都是情侶們,

我們加緊了腳步趕快到靜怡他們的飯店,

商量下一步的進度。



在飯店休息片刻以後,

我們決定搭公車前往媽閣的「海灣」餐廳一嚐葡萄牙風味餐,

於是快樂的出發搭了公車,

沒想到...

第一班公車我們上去以後,

才知道搭錯方向,

幸虧司機問我們要去哪裡,

我們才「機警」的下去換車。

雖然歷經一番辛苦,

我們依舊順利的到達「海灣」餐廳!



只是點菜的時候又費了一番辛苦,

當地很多不同膚色的服務生,

會講的語言僅只於廣東話(廢話),

所以我們要點餐的時候,

他們還要去找一個會中文的人來,

介紹餐點的時候我們也有點不是很懂啦~

因此亂點了幾樣,開心的填飽肚子。














接下來是夜晚的重點,

那就是「賭」!!!

說到來澳門,不到賭場見識一下,

有點對不起自己和良心,

因此選了一家賭場,

就是那隻澳門每個角落到處看的到的「雞毛毯子」,

新葡京娛樂場進攻!!



















但是進去之後,

我們立刻發現自己的渺小。

最低的一注為100澳幣(x4.5),

幾乎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堆的代幣,

只有我們兩手空空,帶了相機,

一副看好戲的樣子。



但要會賭博也不簡單,

除了簡單的賭骰子、大小以外,

還有厲害的撲克牌、百家樂、加勒比海...等等遊戲,

最困難的竟然是吃角子老虎,

因為種類太多,遊戲規則我們看不懂,

請人來講解以後也很不懂,

所以呢,

姑娘我換了500澳幣,

在短短的1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內,

就全部「捐」給新葡京了。

難怪新葡京在2007年年底,

開幕一年的時間以內,就說:

「我們已經把蓋賭場和酒店的錢給賺回來了」。

實在太好賺了啊!!!



不過新葡京那財大氣粗的建築物,

在夜裡依舊閃亮不已,

尤其她有自己的彩色變換燈,幾乎每一秒都不同,

令人流連忘返,看了很久,

還是想繼續看。









第一天的行程大抵就這樣,

因為隔天要去參加婚禮、迎娶,

不好意思太大的黑眼圈,

趕緊回飯店、拍一些閃亮的酒店電梯照片以後,

就睡覺咧。




















隔天就是雅鳴的世紀婚禮咧~~








澳門Macau旅<上>

隔了一個月香港之旅以後,

再度前往澳門,

不知情的人會以為我浪費錢,

(其實真的有點小浪費機票錢...)

但是這旅行很早之前就定好啦,

主要重點不是遊樂,

是要參加我一個大學麻吉的婚禮。



第一天主要行程,

當然是趕飛機。



在小港機場:

我們搭了早上10點多的飛機,

出關以後到澳門已經中午12點超過,

兩個自助旅行常常吵架的人,

為了搭什麼公車也會不爽一下子,

主因是我們兩個什麼功課也沒做,

就這麼搭飛機到了澳門,

拿了一本小小的旅遊書開始亂看亂看,

以為自己多少聽的懂一些廣東話,

結果只是自己的想像。

廣東話比意料中的難懂啊!!!



好不容易搭上公車,

提著大行李晃啊晃,粉不方便,

加上澳門機場一出去,

竟然是兩個澳門的當地大學,

中午到了,步

就是一堆大學生要去吃東西,沒課回家休息,

公車擠的要死,

但是依舊讓我見識到港澳兩地人擠人的厲害,

跟日本電車一樣有得比,

怎麼樣就是要給你擠上車來,

讓我這個外國人一直覺得車子在哭泣。



好不容易到了關閘碼頭,

我本來要下去了,

但是因為公車沒有顯示站名,

兩個笨笨的外國人一直搭到下一站去,

然後就有個人氣呼呼的覺得對方幹嘛不做功課?

但是那個人也不該太生氣,

因為大家都是第一次來,車子上又很擠,問不到司機,

只好鼻子摸摸認命的走回去。



只是到了那邊,

才發現一堆飯店的接駁車都有,

就是沒有我們家的:「16浦索菲特大酒店」。

問了問人,

他們也很不熱心的告訴我們大概方向,

然後我們就找不到咧。

唉~~~

幸好這時候我的麻吉們已經等待不耐,

決定開車來這邊載我們,

要不然,我們不知道要摸多久才可以摸到飯店去啊!



麻吉雅鳴跟印象中沒差多少,

只是多了「很會開車」的印象。

她開著媽媽的大型休旅車,

帶我們在巷弄裡面鑽來鑽去,

找到一個剛剛好的位置,

竟然就這麼開始停車了!!!

這時候我不禁發現,

台灣的停車位給他有夠的大啊。

而且我們才剛上車,

就有香噴噴的「瑪嘉烈蛋撻」可以吃,

ㄎㄎ,有當地的朋友真的很好!



雅鳴先帶我們兩個有名無實的「姊妹」去改衣服,

改完帶我們去吃個中餐,

吃一家茶餐廳,

挺有趣的!



聊天敘舊中:

 



濬智知道要看相機:

 



大合照是一定的啦:

 



結帳中,我看到紙蛋糕又很開心的買了:

 

因為這邊跟香港一樣,

點菜都用大喊的,

但是因為都講廣東話,

我們都沒聽懂咧,殘念!



之後雅鳴跟我們分開,

我們就先去飯店Check in,

哇塞~我們的大酒店裡面有超大的停車道,

還有一個很大的賭場,

另外還有很濃厚的香水味=.=,

可能因為賭場裡面煙味太重,才噴那麼多香水吧?

到了我們的房間,

果真跟一般人說的一樣,

我們的房間雖然很高,

可是不是面對海港那邊的房間,

是看其他人屋頂的這邊。

但因為夠高,View滿不賴的,

那間很高很高的新葡京酒店,

不管在哪裡都看的到,在我們房間裡更方便看的清楚。



我們酒店的大廳:

 



去年剛剛落成的16浦索菲特大酒店:

 



由法國人經營,走奢華但是低調的路線:

 



大廳的大燈:

 



我們的房間:

 



浴室裡面有電視喔:

 





討論了一會兒,

我們就到「議事亭前地」,

這邊是明朝政府宣讀政令的議事亭前,所以得名。

歷年來的澳門行政中心都在此,

以前的澳督必在這邊舉行上任儀式喔,

1940年代,曾立有葡萄牙軍官美士基打銅像,

但不幸,在文革時期被拉倒,

然後改建了噴水池至今,

所以現在也有人稱它為「噴水池」。



議事堂前地,假日挺多人的:

 



噴水池:





另外這邊有「民政總署大樓」,

1784年,葡萄牙人買下該地皮,

蓋了葡萄牙風格的議事公局大樓「市政廳」,

成為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地方政治心臟,

一切市政事宜,以至葡萄牙的集會和慶典,

都在這邊舉行;

2002年澳門民政總署成立,大樓改名為「民政總署大樓」。



民政總署大樓外觀:

 



裡面的一個小花園:

 



裡面花園的牆壁:

 



這面牆壁比較好看點:

 



出外頭往右邊走的街景:





議事亭前地這邊兩旁的建築,

都是充滿葡萄牙風味的建築物,

一旁黃色的這棟,現在是「澳門商務旅遊中心」,

只是我們週末去,可能沒有上班吧?



澳門商務旅遊中心:





另一邊就是有名的「仁慈堂大樓」,

這是澳門慈善機構仁慈堂的物業,

1569年,由天主教澳門教區的首任主教賈耐勞(D,Belchior Carneiro)創立,

開辦了中國第一間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

並設有育嬰堂、痲瘋堂、老人院、孤兒院等機構。



仁慈堂:

 



仁慈堂總部:

 





忘記一提,

在來到議事堂前地之前,

我們其實是從我們的酒店一路走「新馬路」過來,

沿途有手信街、三街會館(關帝廟),

還有一些有名的禮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