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急診室沒春天_新聞

台灣醫院急診室人滿為患,多數民眾已見怪不怪,根據國際指標,台灣有七成醫院急診室壅塞的等級屬於「嚴重」和「危險」,輕者讓病患陷入漫長等待,重者則導致延遲病患救治時機。 


成大醫院急診內科主任紀志賢統計今年四到六月國內共六十九家醫院的急診「塞車」情況,由十八家醫學中心與其他區域、地區醫院的醫護主管填寫問卷,發現有五成六醫院每星期至少有一次出現擁塞,還有一成的醫院認為,簡直天天都像菜市場擁擠,連醫護人員都受不了。 


該研究是根據國際指標,從急診床數、急診人數、病患最長滯留時間等,算出急診室的擁擠指數,結果有七成醫院的擁擠指數超高,處於「嚴重」或「危險」,威脅醫療品質。 


台大醫院急診部醫師石富元表示,台北榮總新光醫院是出了名經常爆滿、偶爾得關閉急診。急診室水洩不通,和缺乏住院病床或加護病房脫不了關係。署立桃園醫院院長陳文鍾說,在台大醫院,只有百分之十的病患是坐救護車緊急送來的,多數病患都是自己跑來的,病患來了又堅決不肯轉走,急診當然永遠爆滿。 


陳文鍾以台大為例,每天可釋出的病房約三、四十床,但在急診室裡待床的病患就有上百人,病床永遠不夠。例如有已被診斷為肝癌末期,仍抱著一線希望到台大掛急診,或寧願窩在醫院走廊使用呼吸器,也不願到轉其他醫院加護病房。 


數據也指出,在醫學中心裡,病患在待床滯留時間超過六小時的比率占百分之十七。台南市僅成大一家醫學中心,病患等的時間更長,幾乎每廿名病人就有一人待床時間超過二十四小時。 


急診室大塞車,醫師可能無法把握及早診斷,羅東博愛醫院急診部主任張啟宏表示,如果是急性心肌梗塞、中風病患送醫,醫護人員會馬上處理;但有些病患看起來沒太大異狀,可能只是全身無力,卻潛藏致命危機,反而容易被忽視。 


石富元認為,根據檢傷分類,大部分擠到急診室的病患,並不是真正的急重症,反而是一些突發的輕症患者不想在門診久候而改掛急診,以致急診壅塞難改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