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制度下,
工作超時的醫師們,
漸漸被動的養成一種習慣,
就是「不會思考」了。
很從前分科沒這麼詳細的年代,
醫師會帶著自己的公事包,
到鄉下看病人,
那時候沒有什麼新進儀器,
沒有健保規定,
所以診斷就只有醫師的問診、身體檢查...等等來輔助,
醫師個個文武雙全,
會聽心音,會敲肚子,會做NE,會看眼底,
雖然診斷率沒有現代儀器的輔助下來的高,
但是我想病人都是很尊重醫師的。
然而看看現在的醫師們,
分科很細的狀況下,
本來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時代,
雖然醫學院教育告訴我們,
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
但踏入醫院這樣的白色巨塔裡頭,
才赫然發現以前的教育都只是教育。
怎麼徹底實行?
現行制度下是絕對無法實行的。
說的明白點,
只要非本科的問題,
誰敢去攬這著責任?
例如病人喉嚨痛,
一定要照會耳鼻喉科看一下才算有照顧到病人,
眼睛有分泌物,
一定要請眼科留字才算是付到責任。
因為這個「告」聲連連的時代,
誰要幫你多做一點?
多作多錯啊!
造成了醫師們為了自保,
乾脆不學習。
對於今年快樂推甄、申請入學進入醫學系就讀的學子們,
實在很難告訴他們這樣的事實,
即使說了,
真的有人可以體會嗎?
憑著一股熱情踏進醫業的醫師們,
到頭來還是被工作將熱情消磨殆盡。
為什麼?
沒有制度,
沒有健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